1.氣動系統維護的要點
(1)保證供給潔凈的壓縮空氣 壓縮空氣中通常都含有水分、油分和粉塵等雜質。水分會使管道、閥和氣缸腐蝕;油分會使橡膠、塑料和密封材料變質;粉塵造成閥體動作失靈。選用合適的過濾器,可以**壓縮空氣中的雜質,使用過濾器時應及時排除積存的液體,否則當積存液體接近擋水板時,氣流仍可將積存物卷起。
(2)保證空氣中含有適量的潤滑油 大多數氣動執行元件和控制元件都要求適度的潤滑。如果潤滑**將會發生以下故障:①由于摩擦阻力增大而造成氣缸推力不足,閥心動作失靈;②由于密封材料的磨損而造成空氣泄漏:③由于生銹造成元件的損傷及動作失靈。潤滑的方法一般采用油霧器進行噴霧潤滑,油霧器一般安裝在過濾器和減壓閥之后。油霧器的供油量一般不宜過多,通常每10m3的自由空氣供lmL的油量(即40~50滴油)。檢查潤滑是否良好的一個方法是:找一張清潔的白紙放在換向閥的排氣口附近,如果閥在工作三至四個循環后,白紙上只有很輕的斑點時,則表明潤滑是良好的。
(3)保持氣動系統的密封性 漏氣不僅增加了能量的消耗,也會導致供氣壓力的下降,甚至造成氣動元件工作失常。嚴重的漏氣在氣動系統停止運行時,由漏氣引起的響聲很容易發現;輕微的漏氣則利用儀表,或用涂抹肥皂水的辦法進行檢查。
(4)保證氣動元件中運動零件的靈敏性 從空氣壓縮機排出的壓縮空氣,包含有粒度為0.01-0.08μm的壓縮機油微粒,在排氣溫度為120-220ºC的高溫下,這些油粒會迅速氧化,氧化后油粒顏色變深,粘性增大,并逐步由液態固化成油泥。這種μm級以下的顆粒,一般過濾器無法濾除。當它們進入到換向閥后便附著在閥心上,使閥的靈敏度逐步降低,甚至出現動作失靈。為了**油泥,保證靈敏度,可在氣動系統的過濾器之后,安裝油霧分離器,將油泥分離出來。此外,定期清洗閥也可以保證閥的靈敏度。
(5)保證氣動裝置具有合適的工作壓力和運動速度 調節工作壓力時,壓力表應當工作可靠,讀數準確。減壓閥與節流閥調節好后,必須緊固調壓閥蓋或鎖緊螺母,防止松動。
2.氣動系統的點檢與定檢
(1)管路系統點檢 主要內容是對冷凝水和潤滑油的管理。冷凝水的排放,一般應當在氣動裝置運行之前進行。但是當夜間溫度低于0℃時,為防止冷凝水凍結,氣動裝置運行結束后,應開啟放水閥門排放冷凝水。補充潤滑油時,要檢查油霧器中油的質量和滴油量是否符合要求。此外,點檢還應包括檢查供氣壓力是否正常,有無漏氣現象等。
(2)氣動元件的定檢 主要內容是徹底處理系統的漏氣現象。例如更換密封元件,處理管接頭或聯接螺釘松動等,定期檢驗測量儀表、**閥和壓力繼電器等。具體可參見表9-1。
表9-1 氣動元件的定檢
元件名稱 | 點檢內容 |
氣缸 | 1)活塞桿與端面之間是否漏氣; 2)活塞桿是否劃傷、變形; 3)管接頭、配管是否劃傷、損壞; 4)氣缸動作時有無異常聲音; 5)緩沖效果是否合乎要求; |
電磁閥 | 1)電磁閥外殼溫度是否過高; 2)電磁閥動作時,工作是否正常; 3)氣缸行程到末端時,通過檢查閥的排氣口是否有漏氣來確診電磁閥是否漏氣; 4)緊固螺栓及管接頭是否松動; 5)電壓是否正常,電線有否損傷; 6)通過檢查排氣口是否被油潤濕,或排氣是否會存白紙上留下油霧斑點來判斷潤滑是否正常 |
油霧器 | 1)油杯內油量是否足夠,潤滑油是否變色、混濁,油杯底部是否沉積有灰塵和水; 2)滴油量是否合適 |
調壓閥 | 1)壓力表讀數是否在規定范圍內; 2)調壓閥蓋或鎖緊螺母是否鎖緊; 3)有無漏氣 |
過濾器 | 1)儲水杯中是否積存冷凝水; 2)濾芯是否應該清洗或更換; 3)冷凝水排放閥動作是否可靠; |
**閥及壓力繼電器 | 1)在調定壓力下動作是否可靠; 2)校驗合格后,是否有鉛封或鎖緊; 3)電線是否損傷,絕緣是否可靠 |
3.氣源故障
氣源的常見故障:空壓機故障,減壓閥故障,管路故障,壓縮空氣處理組件故障等。
(1)空壓機故障有:止逆閥損壞,活塞環磨損嚴重,進氣閥片損壞和空氣過濾器堵塞等。
若要判斷止逆閥是否損壞,只需在空壓機自動停機十幾秒后,將電源關掉,用手盤動大膠帶輪,如果能較輕松地轉動一周,則表明止逆閥未損壞;反之,止逆閥已損壞;另外,也可從自動壓力開關下面的排氣口的排氣情況來進行判斷,一般在空壓機自動停機后應在十幾秒左右后就停止排氣,如果一直在排氣直至空壓機再次啟動時才停止,則說明止逆閥已損壞,須更換。
當空壓機的壓力上升緩慢并伴有串油現象時,表明空壓機的活塞環已嚴重磨損,應及時更換。
當進氣閥片損壞或空氣過濾器堵塞時,也會使空壓機的壓力上升緩慢(但沒有串油現象)。檢查時,可將手掌放至空氣過濾器的進氣口上,如果有熱氣向外頂,則說明進氣閥處已損壞,須更換;如果吸力較小,一般是空氣過濾器較臟所致,應清洗或更換過濾器。
(2)減壓閥的故障有:壓力調不高,或壓力上升緩慢等。
壓力調不高,往往是因調壓彈簧斷裂或膜片破裂而造成的,必須換新;壓力上升緩慢,一般是因過濾網被堵塞引起的,應拆下清洗。
(3)管路故障有:管路接頭處泄漏,軟管破裂,冷凝水聚集等。
管路接頭泄漏和軟管破裂時可從聲音上來判斷漏氣的部位,應及時修補或更換;若管路中聚積有冷凝水時,應及時排掉,特點是在北方的冬季冷凝水易結冰而堵塞氣路。
(4)壓縮空氣處理組件(三聯體)的故障有:油水分離器故障,調壓閥和油霧器故障。
油水分離器的故障中又分為,濾芯堵塞、破損,排污閥的運動部件動件不靈活等情況。工作中要經常清洗濾芯,除去排污器內的油污和雜質。
調壓閥的故障與上述“(2)減壓閥的故障”相同。
油霧器的故障現象有:不滴油、油杯底部沉積有水分、油杯口的密封圈損壞等。當油霧器不滴油時,應檢查進氣口的氣流量是否低于起霧流量,是否漏氣,油量調節針閥是否堵塞等;如果油杯底部沉積了水分,應及時排除;當密封圈損壞時,應及時更換。
4.氣動執行元件(氣缸)故障
由于氣缸裝配不當和長期使用,氣動執行元件(氣缸)易發生內、外泄漏,輸出力不足和動作不平穩,緩沖效果**,活塞桿和缸蓋損壞等故障現象。
(1)氣缸出現內、外泄漏,一般是因活塞桿安裝偏心,潤滑油供應不足,密封圈和密封環磨損或損壞,氣缸內有雜質及活塞桿有傷痕等造成的。所以,當氣缸出現內、外泄漏時,應重新調整活塞桿的中心,以保證活塞桿與缸筒的同軸度;須經常檢查油霧器工作是否可靠,以保證執行元件潤滑良好;當密封圈和密封環出現磨損或損環時,須及時更換;若氣缸內存在雜質,應及時**;活塞桿上有傷痕時,應換新。
(2)氣缸的輸出力不足和動作不平穩,一般是因活塞或活塞桿被卡住、潤滑**、供氣量不足,或缸內有冷凝水和雜質等原因造成的。對此,應調整活塞桿的中心;檢查油霧器的工作是否可靠;供氣管路是否被堵塞。當氣缸內存有冷凝水和雜質時,應及時**。
(3)氣缸的緩沖效果**,一般是因緩沖密封圈磨損或調節螺釘損壞所致。此時,應更換密封圈和調節螺釘。
(4)氣缸的活塞桿和缸蓋損壞,一般是因活塞桿安裝偏心或緩沖機構不起作用而造成的。對此,應調整活塞桿的中心位置;更換緩沖密封圈或調節螺釘。
5.換向閥故障
換向閥的故障有: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,氣體泄漏,電磁先導閥有故障等。
(1)換向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,一般是因潤滑**、彈簧被卡住或損壞、油污或雜質卡住滑動部分等原因引起的。對此,應先檢查油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;潤滑油的粘度是否合適。必要時,應更換潤滑油,清洗換向閥的滑動部分,或更換彈簧和換向閥。
(2)換向閥經長時間使用后易出現閥芯密封圈磨損、閥桿和閥座損傷的現象,導致閥內氣體泄漏,閥的動作緩慢或不能正常換向等故障。此時,應更換密封圈、閥桿和閥座,或將換向閥換新。
(3)若電磁先導閥的進、排氣孔被油泥等雜物堵塞,封閉不嚴,活動鐵芯被卡死,電路有故障等,均可導致換向閥不能正常換向。對前3種情況應清洗先導閥及活動鐵芯上的油泥和雜質。而電路故障一般又分為控制電路故障和電磁線圈故障兩類。在檢查電路故障前,應先將換向閥的手動旋鈕轉動幾下,看換向閥在額定的氣壓下是否能正常換向,若能正常換向,則是電路有故障。檢查時,可用儀表測量電磁線圈的電壓,看是否達到了額定電壓,如果電壓過低,應進一步檢查控制電路中的電源和相關聯的行程開關電路。如果在額定電壓下換向閥不能正常換向,則應檢查電磁線圈的接頭(插頭)是否松動或接觸不實。方法是,拔下插頭,測量線圈的阻值(一般應在幾百歐姆至幾千歐姆之間),如果阻值太大或太小,說明電磁線圈已損壞,應更換。
6.氣動輔助元件故障
氣動輸助元件的故障主要有:油霧器故障,自動排污器故障,消聲器故障等。
(1)油霧器的故障有:調節針的調節量太小油路堵塞,管路漏氣等都會使液態油滴不能霧化。對此,應及時處理堵塞和漏氣的地方,調整滴油量,使其達到5滴/min左右。正常使用時,油杯內的油面要保持在上、下限范圍之內。對油杯底都沉積的水分,應及時排除。
(2)自動排污器內的油污和水份有時不能自動排除,特別是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尤為嚴重。此時,應將其拆下并進行檢查和清洗。
(3)當換向閥上裝的消聲器太臟或被堵塞時,也會影響換向閥的靈敏度和換向時間,故要經常清洗消聲器。